在北京城区和北部山区之间,连绵群山隔开了都市的繁华。对山里人而言,就业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怀柔北部的宝山镇,去年办起了帮山里人就业的“宝山大姐”就业服务平台,企业来山区招工,山区妇女靠一双巧手就业。平台成立一年来,“宝山大姐”已帮助30多名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。
大山里有条隐形流水线
大大的木桌上,布艺花朵、小夹子等被分类码好。在花朵背面点几滴胶水,将发卡轻轻压上等待凝固,一个精美的发卡就做成了。
记者来到位于下坊村的“宝山大姐”线下就业服务站——北京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时,几位妇女正围坐桌前赶工。小院里,五花八门的手工艺品被分批制成,将销售到浙江、山东等地,甚至远销海外。
“我们团队有50多人呢,这批发卡大概有2万件,一个礼拜就能做完。”65岁的村民曹殿芝说。
这里,藏着一条“隐形流水线”。几万、十几万件的订单来了,根据订单,合作社采购物料,分发给大家,大家按组分工协作,成品由合作社统一收回。
“山区妇女手都挺巧的,手工艺品合作社成立后,不少人主动表示想参与。我找专业师傅给大家培训。你看她们勾边、编织,又麻利又专业。”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社长郑秋伶说。
山区妇女就业有着落
别看现在这些山区妇女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宝山大姐”,可之前,她们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双巧手找工作。
早在2011年年底,宝山镇郑栅子村人郑秋伶回乡创业,握着手工艺品订单,没人能做。于是她开始一户户敲门,请会手艺活的街坊邻里帮忙。没想到大家一呼百应,小小的工作室也逐渐壮大。
“刚入行时手法生疏,一个月能有七八百元收入。现在轻车熟路,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呢。”曹殿芝说。她现在还能带徒弟,为新加入的妇女们讲课授艺。
“2022年,我们新建了大厂房,怀柔城区也开了门店。现在手工艺品不愁销路,山里特色农产品也多了销售渠道。”郑秋伶说。
曾经只有5个人的合作社,如今人数已达到500多人,成员覆盖怀柔区所有乡镇街道,技术还输出到内蒙古、青海等地。
合作社带来的不仅是一份工作,也让妇女们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。郑秋伶还记得一名社员拿到第一笔600多元手工费时的激动,“她说,得赶紧赶集去,给家里买肉,再给孩子买点儿玩具。一次赚这么多钱,还是头一回!”
“宝山大姐”搭起就业直通车
“2020年,镇领导班子在各村走访调研时,发现仍有不少妇女赋闲在家。”宝山镇副镇长钟雨辛告诉记者,针对她们的摸底、调研随即展开。“这一摸底发现,有就业意愿的人可真不少!”
2022年3月,宝山镇政府搭建起了党建品牌——“宝山大姐”就业服务平台,建立就业资源数据库和就业服务平台、就业技能培训平台、微信服务平台,在促进农村赋闲妇女就业增收的同时,进一步挖掘“宝山大姐”党建引领作用,实现志愿服务、技能培训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多种功能。
“作为‘宝山大姐’平台就业的主力军,我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帮着大家介绍工作,还跟着镇里相关负责人到城区招商、找路子。别看山区妇女都在家,大家不仅愿学、肯学,而且有韧劲儿。”郑秋伶说。
“宝山大姐”线下就业服务站成了“有订单、有用工、有收入”的稳定用工就业点位。线上则依托“宝山大姐”微信群、新上线的“宝山大姐公益就业服务”便民小程序,在“人找活”和“活找人”之间擦出了火花。
一年来,这一公益就业服务项目累计为450人次提供临时用工服务,依托线下服务站点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,依托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283人稳定就业。
“接下来,我们镇政府准备组建团队,到产业发达地区去做推广,为山区妇女灵活就业创造更多机会。”钟雨辛说。
(原标题:“宝山大姐”助山区妇女凭巧手就业)
来源: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张佳琪
流程编辑:u028